时间: 2025-11-07 04:03:05 | 作者: 竞技宝官网
一个小镇的农机展会,吸引省内外参展企业630余家,参展产品万余种,成交额2.5亿元;一台大型农机设备,九成以上零部件实现本地化配套;上万种农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走向海外……
10月24日,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工人在组装新型旋耕机。河北日报记者闫德见摄
在宁晋县大陆村镇,50多年前靠销售农机零部件起步的小产业,如今已成长为拥有产品研制、铸造、生产配件、部件制造、整机及农机具生产等全链条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共有农机生产配套企业近800家,其中农机整机制造企业8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集群去年营业收入120亿元。
近年来,宁晋县积极引导企业家走出去,向外看、找差距、学先进,推动企业设备智改升级、农机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型,激发产业集群内生动能。今年1—8月,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收入90.3亿元,同比增长9.9%。
宁晋县机械制造行业协会会长、邢台市威力达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友到陕西西安、湖南长沙及浏阳考察市场、学习经验,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武汉;河北齐工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雷立涛从半个多月前就开始设计展陈、确定参展产品;河北春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益轩精心筹划,准备好好推介公司新品……
10月26日,2025年中国国际农机展在武汉开幕,吸引了全球25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宁晋县大陆村镇的参展企业就有300多家。展会上,宁益轩所在的公司生产的新型残膜回收与秸秆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旋耕机等产品,在与国内国际头部企业产品同台展示中脱颖而出,不少客户伸出了橄榄枝。
10月26日,2025年中国国际农机展上,外国客商在参观宁晋县大陆村镇参展企业展区。王帅摄
“除了订单,参加展会还能提升品牌影响力,检验产品是不是符合市场需求。”宁益轩说,通过展会不仅开阔了眼界,产出的产品也更受客户欢迎,对公司的发展极有帮助。
“300多家企业自发参加同一个展会,这在以前很难来想象。”宁晋县大陆村镇党委书记王强回忆,几年前大陆村镇组织本地企业参展,结果企业积极性不高。很多企业认为参加展会没啥用,不往外跑产品照样卖。
随着我国农机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旺季不旺、淡季趋淡”让许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若企业只考虑眼前,不看外部市场,不跟形势,迟早会被淘汰。”王强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宁晋县委书记带队组织本县农机企业参加2023中国国际农机展。展会上,先进的理念和产品,让企业开了眼界,思想也开始转变。
趁热打铁。大陆村镇又组织企业到重要农机市场、农机企业、科研院所当地考验查证,找差距、引技术、买设备、谈合作。几年下来,本地企业家不仅走出去的热情慢慢的升高,还积极支持办自己的农机展会:“咱们也要建自己的产品展销平台,将宁晋农机的品牌影响力打出去。”
今年4月,2025第二届中国·宁晋(大陆村镇)农业机械展览会举办,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吸引了省内外620余家农机及配套企业参展,展出产品上万种,成交额达2.5亿元。
“通过走出去、向外看,设备智改升级了,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新型产品的劲头足了,也主动找头部企业谈配套合作了。”李志友说,本地企业家的思想解放了,依托完善的产业链,宁晋县农机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10月24日,河北兆升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臂将毛坯件灵巧地放入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仓,几分钟后,又精准地将加工好的零部件拿了出来,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丝滑流畅。
10月24日,河北耕耘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设定自动焊接机器人参数。河北日报记者闫德见摄
这是河北兆升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设备智改数转的最新成果。在这个工序,机械手和加工中心组成的“智能体”是主角,工人只是辅助上下料。
“生产设备的更新,将为公司带来质的变革。”该公司副总经理孙蓬说,十几年前的一次设备更新,公司从只能生产液压油缸配件转变为能够生产液压转向器、液压马达两个大类数百个型号,产品远销海内外,大范围的应用于矿山建筑工程机械、起重运输设备、重型冶金机械等各种机械的液压传统系统中,并成为圣和、耕耘、冀新等本地农机公司的重要配套企业。
几年前,公司提出对生产线再次做改造升级时,孙蓬举双手赞成。分阶段更新,年均投入近千万元,生产设备实现脱胎换骨,还搭建了智能化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质量跃上新台阶。“这些年来,企业在液压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人才,现在有了硬件基础,我们正在筹划进军更高端领域。”孙蓬眼神里充满自信。
在走访中,记者看出不少农机企业设备更新非常谨慎,但从未停下脚步,先试水、后增加投入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河北耕耘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先引进2台自动焊接机器人,焊接效率、质量大幅度的提高,尝到甜头后,又引进了10台,如今正在布局农机自动化组装设备;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引进自动化焊接设备、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成立研发检测中心;威力达齿轮制造公司连续数年引进数控化齿轮加工设施,今年又耗资500余万元,引进3台先进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
“生产设备就像基座,打得越牢,公司发展后劲儿越足。”大陆村镇企业办主任王彬说,近年来,宁晋县为了支持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相继出台了《宁晋县支持工业公司技术改造实施办法》《宁晋县支持企业科学技术创新15条措施》《宁晋县产业集群高水平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多项惠企政策,激发企业智改数转的内生动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机装备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10月24日,河北耕耘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院内,一台一人多高、外观漂亮的农机吸引了记者注意。
“这是我们针对新疆、甘肃地区农作物种植需要覆膜的耕种特点,专门研制推出的高速复合作业残膜回收机。”该公司CEO王立伟介绍,这是公司主打的一款高端农机产品,能轻松实现残膜边回收边打包,还能有效清理土壤中的砖块、石头、根茬等杂物,作业效率高,残膜回收干净,单台售价超15万元,在新疆市场占比达15.04%。
近年来,该公司依据不一样的地区农耕特点和市场需求,生产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深松机、青贮机、打浆机、灭茬机、液压翻转犁等7大系列200多种农机具,组建技术团队研发出残膜回收机、瓜子收获机等产品,走向高端农机具市场。“以前,我们一台农机最高卖1万余元,现在有了高端产品,最高能卖到30多万元。”王立伟笑着说。
2025年中国国际农机展上,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展出的玉米大豆智能型清垄免耕施肥精播一体机满是科技范儿: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可以精准控制大豆、玉米等作物的播种深度和种距,实现前面施肥、后面播种。这台机子受到众多国内外客商的关注,来自德国的客户约定时间准备实地考察。
“要实现高端突围,技术创新必不可少。”该公司董事长王新芳说,为此,他们在石家庄等地设立研发中心,设置专门的新品试制车间,并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开发北斗导航应用系统、数字化播种系统等先进技术。
在科技赋能下,该公司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项专利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参与制定了1项国家标准,牵头完成了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团体标准1项,并发布了2项企业标准。圣和牌旋耕机成功入选“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在宁晋,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向高端转型。河北冀新农机有限公司的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成为“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质量信得过产品”;河北元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大型智能青饲料收获机,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出海……
“一台大型青饲料收获机涉及零部件2000多种,九成以上能在本地配齐。”王强说,当地完善的产业链条给了企业搞研发的底气。今年,该县重点建设威力达共享智造园、智能农机谷等两个园中园,以共享模式助力集群内企业合作共赢,推动产业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河北日报记者闫德见)

